“看过很多书”不等于“有阅读力”,斯坦福学霸的3个忠告
作者:仁德国际 来源:本站 发表时间:2019-9-18 13:38:36 浏览:次
美国名校十分注重阅读能力,在他们看来,从小广泛阅读世界名著,从来都不是一种更高的要求,而是一种必备的素养。因此,没有足够的阅读量,孩子将来出国留学就是天大的笑话。
但只有阅读量也是不足的。斯坦福大学教育学硕士鞠茜认为,读完一本书后,经常引导孩子思考,才能锻炼孩子的阅读力。下文中,她给中国父母三点建议,帮助家长理解学习美国教育对阅读的思考和训练的精髓。
从北京四中到斯坦福,阅读量有多重要
说起来北京四中,可能没有家长不知道。北京四中创立于1907年,被誉为京城第一牛中,每年98%以上的毕业生能考进全国重点名牌大学。
进入北京四中的学生,相当于半只脚已经迈进了顶级名校的大门。
这样的顶级学校,对学生有什么要求呢?
北京四中国际部的校长石国鹏,在演讲中,提到了“大阅读”的概念。
”今天的孩子,从小就有各种各样的教育途径,听说能力很强,很多孩子的英语语音、语调简直就像母语。但是当这些孩子走出国门读书的时候,在听说读写四大能力里,明明是读写最难。
常理告诉我们,会听、会说的人不一定会写,读写是对一定智力水平、一定教育背景之上的人的要求。在每年四中高一新生选录的过程中,共有四轮面试,其中一定会考察学生的阅读积累。
而在入学后,四中的高一学生也被要求阅读量达到5000页英文,大概是20本书的概念,差不多两个礼拜一本英文原版。”
石校长最后甚至坦言,没有足够高的阅读量,出去就两个字“作死”。
参加不了国外课堂的讨论,不可能有建设性的课堂贡献;平时成绩很少,就会越来越觉得自己不行,越来越躲到角落里去,最终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。
以斯坦福为例,平常上课,老师没有教科书,要学生自己去借相关的书。这也要求学生能在很快的时间里,搞懂大量文献的精华在哪里,具备快速概括的能力。
此外,3个月为一个学期,每3个月当中,又有一次期中考试,要学生完成一篇论文,然后期末考试时,再完成一篇论文,每完成一篇论文可能需要读10-20篇文章,甚至是专业的书籍,最后要形成自己的观点。
不仅是斯坦福,现在非常多顶级名校开设通识课,如果入学时知识面不够大,不知道自己对哪一个东西感兴趣,会比较迷茫。
“看过很多书”不等于“有阅读力”
美国阅读课和我们的阅读训练不太一样,我们比较强调正确答案,强调一个作者就是表达一个意思,此外,可能会谈到这个作者的一些背景,但更看重文本表达什么意思,但美国不是这样,他们更强调透过文本用各种不同的学科知识去理解。
比如“哈姆雷特值不值得人们的同情?”这个题目,学生要有自己的观点,还要论证自己的观点,这就需要查看很多相关资料。
这样的阅读训练,自然解决了2个问题。第一,是阅读面。美国学生上了中学后,也很忙,每个学期读的书,也很有限,但老师会提醒大家,“你看这本书看得很有趣,你对它做一个主题阅读,找找同时代的其他作家做一下比较。”
比如孩子读一本科幻,科幻是讲机器人,那么,能不能找所有机器人的书都做个比较?比如孩子读狄更斯,看到那时的英国,工业革命刚刚结束,有“人吃人”的现象,那这个时代到底是不是真实的?他就要去找找同时代的其他英国人,乃至法国人,是怎么写的。通过孩子感兴趣的一个点,让孩子的阅读面不断扩大。
第二,是阅读力。很多人喜欢读小说,因为有精彩的故事情节,不是说看故事情节本身有问题,但在情节背后,作者到底想说什么?为什么这么说?……经常引导孩子思考这些问题,能锻炼孩子的阅读力。
世界名著是训练孩子独立思想的绝佳利器
世界名著不是网络段子,不能只看精彩的造句,背后闪闪发光的思想能给孩子更多养分。美国人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,他们愿意让孩子花时间阅读世界名著。
斯坦福的校训是“自由之风尽吹”,其实他们最希望孩子具备的就是独立思考的创新能力,而名著就是实现这个目的非常好的载体。
仁德国际教育美式分级阅读中经典名著《汤姆索亚历险记》
名著之所以能成为经典,一直流传下来,不仅因为它很值得一读再读,而且因为它的深刻。
仁德国际教育美式分级阅读中经典名著《简爱》
真正好的书,作者通常不会跳出来跟你说话,而是把解释权留给读者, 作者不会试图说服你,而是展示最纯粹的人性,人与科技、人与自然、人与人、人与自我……所有东西都浓缩在里面,和这样的作者交流,就是一种很好的理解力和独立思考的训练。
给家长和孩子的3点建议:
阅读面比阅读量重要
知识面的拓展,越早越好。9岁以前,孩子的好奇心比较强,有特别强的探索欲,这个时候,把阅读面铺开,让孩子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多不一样的东西,他们以后才有可能有兴趣去做更多学习。
如果只强调阅读量,不做引导,这就很容易带来一个问题——孩子在阅读上“偏食”。比如一个喜欢科学的孩子,他可能就只读科学,但只有当知识面足够广,你才能真正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,你才有可能思考“我将来要干什么”,所以父母要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加以引导。
微信扫一扫
关注该公众号